鵩鸟赋
哲学著作。西汉贾谊于文帝五年(前175)著于长沙。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借鵩鸟之口,发挥自己的哲学观点。贾谊早期受道家思想影响,认为“道”是万物比较抽象和原始的本质,“德”则是较“道”为具体一些的本原。他说的“德受道之化,而发之各不同状”(《新书·道德说》),就包含这种思想:“道”通过“德”创造了宇宙万物。到了《鵩鸟赋》,“道”与“德”便成了“造化”与“阴阳”。他说:“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表明他力图用自然本身来说明宇宙变化发展的原因。贾谊还认为,万物的变化是没有休止的,事物的旋转迁徙也是来回不停的,有形的物和无形的气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不断地交替的。不仅自然现象如此,社会人事现象也不例外:“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既然事物是变动不居的,那么人们怎样来适应这种变化呢?贾谊认为关键是把握“道”,即宇宙的规律。他说:“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这里虽有道家遁世思想影响的痕迹,但通观全赋,主要还是为了把握宇宙之“道”,以获得自己行动自由。此赋《史记》、《汉书》贾谊本传均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之《贾谊集》亦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妲己如此残忍!刽子手为何却不忍心落刀
- 相信大家都看过封神榜,其中讲述了一个武王伐纣的神话故事,传说因为纣王的昏庸,导致朝廷中的忠臣被害,各地百姓民不聊生,皇宫里宫女死伤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