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
哲学论文。近代杨昌济著。发表于1914年《公言》杂志第1卷第1期。文章回顾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即开始“师其铁船、巨炮”,“既乃学其制造”,“终乃师其政治、法律”。作者认为还要学习西方的精神科学,特别是哲学。文章特别强调学习外国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夫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吾人求学海外,欲归国而致之于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于心,确有把握而后可以适合本国之情形,而善应宇宙之大势。”(《杨昌济文集》第199页)这一思想曾给青年毛泽东以深刻影响。毛泽东在1920年3月14日致周世钊的信中,谈到他为什么不急于出国留学的原因时,其一即对本国情形了解还不够,而只有了解了中国的情形,才“可携带些经验到西洋去,考察时可以借资比较。”(《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74页)收入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杨昌济文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