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弢起义
西晋末年的荆湘流民起义。永嘉初年,巴蜀流民四五万家流亡于荆、湘地区,备受地方官吏和豪族荼毒。杜畴、蹇抚等率先于湘州起事。永嘉五年(311),湘州刺史荀眺听信参军冯素的谗言,欲杀尽流民。同年,流民在汝班等人领导下起义,攻克长沙,荀眺弃城而逃(一说被擒)。起义军推举醴陵令、蜀人杜弢为首领,弢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领湘州刺史。起义军在杜弢统领下先败始兴(治今广东韶关市)太守严佐军于湘南,再败荆州刺史王澄部将王机军于巴陵(今岳阳),领湘州事郭蔡、长沙太守崔敷、衡阳内史滕育、邵陵(今邵阳)太守郑融等相继为义军所杀,南至零陵、北到武昌等广大地区尽入义军之手,西晋地方统治遭受沉重打击。元帝命征南将军王敦、荆州刺史陶侃率兵10万镇压。两军经数十战,互有胜败。其后,杜弢为求自保,曾一度投降晋军,建兴三年(315),率军再起,遣部将王真(一说王贡)领精兵3000出武陵,以水师断晋军运路,兵锋直至武昌,后在巴陵为陶侃部将郑攀、陶延所败,义军死千余人,被俘者上万。杜弢、王真率余部退保长沙,陶侃趋兵围城,王真投降,义军将领毛宝、高宣、梁堪等被俘,杜弢在逃亡中病死(一说逃亡不知所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