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脊商周遗址和墓葬
我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湖南是中国南方出土商周青铜器最多的地区之一,但湖南出上青铜器制造者的族属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界。1996-199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湘江西岸的望城县高塘岭镇胜利村的高沙脊商周遗址进行了发掘,对破解湖南商周青铜器之谜,前进了一步。高沙脊遗址所在为沩水入湘江处的一片沙洲。历年来农民在此挖出过铜甗、铜爵、陶罐等商周器物。1996年底,考古学者在湘江大堤整修工程中发现了商周时期文化堆积,并进行发掘,清理了5座墓葬和1个陶窑,同时对有文化层堆积的地方开探方发掘了50平方米。墓葬中有M1和M5出土了一批铜器。M1墓底有二层台,台面出土铜鼎11件,不知名铜条形器1件,陶器2件;墓中有葬具腐朽的明显痕迹;墓底出土铜簋1件、铜环2件、短剑3件。铜器多见夔纹、云雷纹、乳钉纹、涡纹、蕉叶纹等商周青铜器常见纹饰。铜鼎可分两类:一类形制较大,完全是中原商末形式,1件铜簋有“酉”字族徽,无疑由商人制造;另一类铜鼎和铜尊,总体形态和纹饰均似商器,但有变异,个别因素与西周以后越式鼎中的一种即盘口鼎似有渊源演变关系,铜刀、铜戈也有明显地方特色。M5墓口呈椭圆形,长径6.6米,短径5.3米,墓坑下部长方形,填土中有大量木炭,卵石,墓内散布许多有意打碎的铜器残片,有铜鼎3件、铜圈足器1件,车马饰3件,还可修复陶器数十件,多为鼎,盆、折肩瓮、釜等,地方特点明显,因少有硬陶,不能确认属于越民族古文化遗存,但究竟属世代居住于此的南下商人,或是苗蛮后裔,尚待研究。高沙脊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墓葬规格高,是湖南商周时期考古的一次突破性发现,为解决湘江下游和沩水流域历年来出土大量商周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民族属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和线索。
-
- 欧阳修的另类人生:个性张扬且叛逆
- 苏轼在《仇池笔记》里记叙,欧阳修有一次在私人场合,讲述自己少年时曾遇到过一位和尚,给自己看过相。和尚说欧阳修的耳朵很白,比脸还白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