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溪书院
在湖南浏阳。清道光十七年(1837)贡生张良赞建文昌阁于张家坊,“为一境义学”。捐有田亩、店屋等。张卒后,二十七年(1847)张妻受遗命扩为书院。咸丰二年(1852)始聘名师启馆,时“远近士子麇至,至斋舍不能容”。十一年里人捐银25310两扩建。同治四年(1865)里人张昌芾、李元善捐赠经费。六年毁于兵火。八年始得修复,计有房屋4进40间。制定规章,每年招生监正副课各5名,童生正课10名、副课20名;每年官课4次,知县、教谕、训导分别主持;每月“堂课”3次、“经古课”1次,皆院长命题,前者作文一、诗一,后者为古学、经学、史学、算学,兼出四书题。凡课试前列者有奖,其文则“另誊待选,交经理首事收入藏书阁候梓”。生童正课月给膏火米3斗、钱600文,副课米3斗。其入学时每人必交钱100文,作书办、院长等人之“辛资”。住斋者每人每天交米1升。火食“帮钱”20文,散馆时另交斋夫,作“洗衣服事之资”。光绪年间增藏图书,并订《领借藏书章程》。又增补课程为读、看、问、记四项,六经、前四史、明史为“专精之书”,直读;性理、诸子、掌故、舆地及泰西政书、史志为“涉猎之书”,宜看;“问则举读看诸书之疑义”,“记则述读看诸书所心得”。按生徒程度分班教学。头班单日治经、双日习史,上午为专精,下午为涉猎;二班每日上午习经,下午则单日看四书解及性理,双日看纲鉴、经世文编、泰西政书。无论头班、二班,除按课程学习外,皆得每天默四书,习古文,午饭后抄书习字一小时,傍晚吟诗,单日古近体,双日试帖赋,晚饭后读时文。二十五年(1899)刊《浏东洞溪书院志》2卷。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
-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且看他施了什么计策助秦惠王离间齐、楚两国。
-
-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 没有真正意义上学过什么博弈论,只看过一两节耶鲁的公开课。我认为博弈论所面对的情形是不稳定的动态过程,每个决策方都可能临时做出
-
- 赵奢收税不畏权
-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官吏。由于不满平原君家拒绝缴纳租税,赵奢按律治罪,前后杀死了从事
-
-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