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花鼓
民间歌舞。又称“对子调”,是在民歌、山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演时间多为春节期间或婚寿喜庆之时。表演人数为一丑一旦或一生一旦,表演时多以手巾、扇子为道具,表演场地多为堂屋或晒谷坪。动作幅度较小,调度变化亦不多,表演常借用虚拟手法和比划动作。以旦角为主,丑角配合。动作讲究二人对称和“团得紧”(即双人动作紧贴而舞),常用动作有“反顺涡子”、“内外荷花”、“矮桩”、“梭梭子步”等;丑角动作活泼粗犷,俏皮逗乐,旦角的表情则含蓄细腻,动作优美轻俏。地花鼓代表节目有“洗菜心”、“望郎歌”、“比古”等近百个,在我省各县郊广泛流传。据清同治六年(1867)《宁乡县志风俗志》载:“上元灯有狮灯、龙灯、鱼灯……男女妆唱插秧采茶等曲,曰打花鼓……”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欧阳修的另类人生:个性张扬且叛逆
- 苏轼在《仇池笔记》里记叙,欧阳修有一次在私人场合,讲述自己少年时曾遇到过一位和尚,给自己看过相。和尚说欧阳修的耳朵很白,比脸还白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