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婚制
指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婚姻形式既不排除一妻多夫制,也不排除一夫多妻制。对偶婚制产生于母系氏族阶段,是人类社会继群婚之后出现的第二种婚姻家庭形态,也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阶段的形式。(1)对偶婚制有两种形式:①一妻多夫制:指一个女子与多个男子之间的婚姻。这种婚姻是由当时的女子人口稀少、有杀害婴儿习惯、维持世袭等特殊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②一夫多妻制:指一个男子与多个女子之间的婚姻。这种婚姻是家父长制家庭制度的伴随物。由于男女人口的比例问题、男子在经济上的负担等原因,这种婚姻在当时,只限于富有的社会阶层或上流阶级。一夫多妻婚有3种形式:a.多数女子做为一个男子之妻,处于同样的地位。b.两个或三个女子享有特权,被视为主妻,另外的女子被视为副妻或妻的形式。c.多个女子中有一个女子被视为主妻,其他的女子只做为妾,服从于主妻的形式。(2)对偶婚制的特点:①对偶婚与群婚相比,配偶的范围缩小了,关系也相对地稳定。②对偶婚制与后来的一夫一妻制相比,对偶婚本身很脆弱、很不牢固,容易解除。③对偶婚制产生于母系氏族阶段,婚姻家庭以女子为中心,实行族外婚,男子来自别的氏族。嫁娶形式是女婚男嫁、夫从妻居。④对偶婚不仅是个体之间的性交关系,而且纳入社会经济领域,做为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平等的经济联盟。正因为如此,这种婚姻可以按照夫妻双方任何一方的意愿解除,离婚无需办理任何专门的手续。(3)我国对偶婚制的形式:①阿注婚:亦称“望门居”。“阿注”是亲密朋友的意思。男女年满13岁,就有交阿注的资格。青年男女交阿注,十分自由,家人不加过问和干涉。解除阿注关系也非常自由。有的地区将阿注婚称做走婚。它是指女“阿注”住在娘家,男“阿注”晚上过来偶居生活,次日清晨即离开,回到自己家中。所以,夜色降临,男“阿注”就匆匆赶路去找女“阿注”,有的走几里路,有的走几十里路。如果女方不愿意了。只要表示冷淡或把男方的用品放在门前,就表示不欢迎,男方见了就会自动离去。若有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无抚养义务。②“不落夫家”的婚姻:中国解放前,在壮族、傣族聚居的某些地区通行“不落夫家”的婚姻惯例。这也是对偶婚的一种。这种婚姻是女方虽已成婚,但在生育子女之前仍居娘家。在此期间,丈夫采取上门拜访的形式去妻之娘家会面或同居。
-
- 陆游也练气功?陆游坚持练气功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
- 陆游,是南宋时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颠簸坎坷,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高龄,甚至在其晚年时,还能耳聪目明。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做到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