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关系的成立要件

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百科全书 民法卷 作者:崔洪夫, 夏叔华 朝代:1999-07-01 专题:书籍

我国《收养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制定本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收养不是公民个人随意建立的私事,必须依法成立。国家只维护依法成立的、合法的收养关系。合法的收养关系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必须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建立。(1)被收养人的条件。《收养法》第四条规定:“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根据此规定,被收养人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被收养人一般应为未成年人。这是由收养的特点决定的。如果收养人是14周岁以上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很难与养父母建立起深厚的父母子女之情,而不利于收养关系的稳定,也不利于家庭的稳定。从而,实现不了收养的目的,即养子女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同时,养父母也无法摆脱无子女而带来的感情的空缺。因此,对被收养人、收养人不利,对社会亦无好影响。但是,确实年老体弱又无子女的人,为了使其生活得到照顾,也可以收养成年人为养子女。但是应该从严掌握。②独生子女不得被收养。这是贯彻计划生育原则的要求。如果独生子女被收养,会成为送养人再生育的借口,破坏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同时,也会增加变相的弃婴现象。③被收养人只能被一人或一对夫妻收养。如果一个人同时被夫妻以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收养,或者不解除与生父母之间的父母子女关系,就会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父母。这不仅违背收养制度的立法目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2)收养人的条件:我国《收养法》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年满35周岁。”①无子女。我国为了贯彻计划生育的原则,要求收养人必须是无子女的成年人。但是,收养人收养孤儿或者残疾儿童的,不受此限制。②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抚养能力包括自身的和经济的两方面。a.收养人必须是无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成年人。未成年人不具有为人之父母的条件,不能收养子女;如果允许有精神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收养子女,将有害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收养人必须是成年的、无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b.收养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自身尚不能维持生活的人,当然不具备抚养教育子女的物质条件,无法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因此,也不具备收养子女的条件。③年满35周岁。但是,收养孤儿或残疾儿童的,不受此限制。④“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⑤《收养法》第九条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3)送养人的条件:《收养法》第五条规定:“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根据此规定,送养人可以是被收养人的父母、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①监护人。送养人为监护人时,必须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将其送养,而并非为推卸监护职责。《收养法》第十三条规定:“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第十二条还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②父母。送养的父母必须是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人。在这一点上,应严格区分送养与弃婴的界线,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严肃惩罚弃婴现象。一般情况下,送养的父母应是有两个以上子女的人。独生子女的父母,虽有两个以上子女,但是只有一个健康的子女,其余的为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不可以做为送养人。(4)收养必须由双方同意。收养是变更人身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行为,必须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收养关系双方同意才能生效。《收养法》第十条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第十一条规定:“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因此,收养双方同意,是指收养人与送养人同意、收养夫妻同意、送养夫妻双方同意、收养人、送养人与年满10周岁以上,有识别能力的被收养人的同意。以上4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经登记,否则收养就不能成立,不受法律保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