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人民日报》发表陈翰笙、孙晓村、薛暮桥、冯和法、秦柳方的署名文章《缅怀革命的农学家吴觉农同志》,摘要如下:
我国著名的农学家吴觉农同志于1989年10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2岁。我们同他相处60多年,缅怀他的事迹,特别是在“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共事的岁月,深感他的一生是为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奋斗不息的一生。对他的去世,我们感到无比悲痛。
在振兴茶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觉农同志生于19世纪末年,由于看到清末民初政府腐败、列强侵凌、生产落后、民不聊生,因而立志振兴农业,以农立国,故取名“觉农”。他的家乡是浙江上虞,农民多以产茶为主要副业,他在农业中更专注于茶叶。
觉农同志毕业于浙江农专(浙农大前身),1919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几年中他参考了各国茶叶资料,撰写了《中国茶叶改革方针》等颇有见地的论文。1922年回国后,他当过农专教员,办过浙江省的合作事业,经管过上海市的园林场,有时还靠卖稿为生。1931年,他被邀负责上海商品检验局茶叶出口检验,从此同茶叶结下不解缘。在解放前的漫长年代,他带动一批志同道合的茶叶工作者,为振兴茶业开辟新路,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一、改进茶叶的产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以恢复华茶国际声誉;二、采取措施扩大外贸,他建议成立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国营茶叶公司,限制洋商、茶栈对茶农的中间盘剥,以提高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三、注重科研和培育专业人才。1940年,经觉农同志提议,在重庆复旦大学创设了第一所高等院校的茶叶系,他兼任教授和系主任,培养的学生成为全国茶叶专业队伍的骨干力量;1941年他在出产名茶的福建武夷山麓创立第一所全国规模的茶叶研究所,亲任所长,开展了对茶叶的全面科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觉农同志担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他才得以施展抱负。建国初期,在党的方针指导下,经他和一些同志精心筹划,在全国建立了布局完整的茶叶产销体系,创设各种类型的机制茶厂,大力发展外销,增设和扩大高等院校的茶叶科系和科研机构,使茶叶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觉农同志生前是中国茶叶学会的名誉理事长,由于他对茶叶事业的理论、实践及所作贡献,中国的茶叶工作者无不推崇他为茶界的一代宗师和“茶圣”。
与我党肝胆相照,六十年风雨同舟。
觉农同志青年时代就具有较强的正义感和爱国思想,他的同乡、同学夏衍、胡愈之、杨贤江等对他早年的政治态度和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1927年“四一二”事变,蒋介石背叛革命,他同胡愈之、郑振铎等7人在上海商报上发表公开信,对国民党血腥屠杀革命人民提出义正词严的强烈抗议。周恩来同志称赞这一行动是“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大无畏的创举”。
抗战时期,觉农同志在重庆参加了王昆仑、王炳南、许宝驹、阳翰笙、屈武等同志发起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这是在国统区建立的一个秘密组织,受到周恩来同志的关注,任务是配合党在白区的工作,积极贯彻党的团结抗战方针,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和团结军政各界上层人士。
第一届政协后,各民主党派发展组织,觉农同志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不久被选为中央常委,对民建颇多建树。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