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王又大丰”字句而得名。又因作器者为武王祭祀祖考时的助祭大臣天亡,故又名“天亡”。这一铜器是传世的周武王时期的标准铜器。相传清代道光末年与毛公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簋四耳垂珥,方座,侈口。方座及器腹均饰以张口回身的龙纹。这种龙纹及四耳方座的器形,仅流行于西周初年武、成时期。器腹内有铭文8行、76字。铭文谈到王有大丰,泛舟于辟雍的池中。王祭祀于辟雍内的明堂。武王降命于助祭的天亡,让他襄助衣祀王父文王和大祭上帝。然后记述武王受到文王的护祐,终于灭商。作器者天亡在记述王命以后说明,为了称颂王的功德,因而作器以为纪念。铭文中的“大丰”即大礼,“衣祀”指遍祀先王。簋铭中所记在辟雍举行祭祀等,是研究西周初年祭祀制度的珍贵史料。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班固的小故事
- 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所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体例工整,史料丰富,记载完备。他因此而彪炳千古。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