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通常是专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人性论。中国古代的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等,是地主阶级的人性论。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以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人性论,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压抑和束缚。此后,人性论在欧洲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形成各种不同派别的理论,如把人性作为自然的欲求的英国经验主义和法国启蒙主义的人性论,把人性作为人的自然本质的费尔巴哈的人性论,等等。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宗教神学和封建道德的斗争中起过进步的作用。到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以后,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资产阶级人性论基本上成为资产阶级宣扬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欺骗和麻痹无产阶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武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共同特点是不用阶级观点、历史发展观点分析人、解释人性,而是用抽象的人性去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因而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和人性,并不否认人性的客观存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有生理、生物方面的特点;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有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没有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当然无法存在,但是人的本性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社会属性,是由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以及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心理特征等等,人性有它的纷繁的演变和分化。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社会性的人性常常表现为人的阶级性。但是社会性并不等于阶级性,由于人们生活在共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也有某些人类的共性。把具有社会性的人性完全归结为人的阶级性也是不确切的。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科学家詹天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史上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画像詹天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
- 朱熹教子:儿要别人教
- 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有一天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地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老待在家中是不行的,你应该离开我到外地访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