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环境的产物
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最早提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一命题,霍尔巴赫也持这种观点。这个命题的基本含义是,人的道德面貌的优劣和智力发展的差异,不是先天的,而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虽然他们试图用物质生活条件说明人们主观精神的差异,具有合理的因素。但是,离开生产方式和社会实践,不能揭示人的本质、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最终陷入“意见支配世界”的历史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其中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包括各种社会关系,其中主要是生产关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住地、学校、工作环境和娱乐等场所,亲朋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获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决定人。然而,人们在环境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改变环境,改造社会和自然。不仅如此,人的知识才能的发展和发挥的程度、方向,也要受着环境的制约。反过来,人们的聪明才智的发展,又能进一步改造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创建良好的环境,以利于转变人们的思想;又要组织,动员人们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创建更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环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
- 苏代帮甘茂借游说谋官
- 战国时期, 楚国人甘茂, 曾经在秦国担任宰相。后来他遭人诬陷, 被迫从秦国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