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主义
指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提出的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提倡的这一原则,在多次党内斗争中,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活跃了党内的政治空气,增强了团结。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坚持三不主义的原则,团结了大多数,融洽了党和群众的关系。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的讲话中,又一次强调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要进一步说明毛泽东提倡的“三不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增进党群团结,造成民主风气,同心同德完成党的任务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