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路线
亦称“中间道路”、“中派主义”。泛指在两种对立的政治主张、政治斗争中奉行不偏不倚的方针。主要表现如下:(1)阶级斗争中的中间路线。例如,中国解放战争初期,某些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既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又害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幻想在美国支持下走第三条道路,标榜“严守第三者立场”,梦想建立资产阶级国家。(2)党内路线斗争中的中间路线。如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伯恩斯坦主义时,考茨基为代表的隐蔽的机会主义宣称站在“中派”立场,要求保持党的“和平”和“统一”,故称“中派主义”。(3)政治生活中的中间路线。在政党、团体,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政治生活中,常常在原则问题上有两种主张的对立、争论甚至斗争,有的人或者犹疑观望,或怕得罪双方,或迫于形势不敢旗帜鲜明,或者企图进行折衷调和,因而采取不偏不倚的中间立场。中间路线常常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必然分化以至破产。党内路线斗争中持中间路线的人,或者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立场,或者堕落到机会主义。政治生活中持中间路线的人,要么是个人主义,患得患失,要么是一种机会主义立场和态度。“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页)在政治生活、政治斗争中,应该是非明确,旗帜鲜明,采取中间路线是错误的。但应注意,一时认识不清,或者不参与无原则纠纷,不能指为中间路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李世民14个儿子的悲惨结局
- 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