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调和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否认阶级矛盾、取消阶级斗争的主张和理论。认为对立的阶级之间利益可以取得一致,不必经过斗争,阶级矛盾便可以得到解决。一切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理论家都竭力反对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鼓吹阶级合作、阶级调和。如19世纪法国的孔德,力图通过宣扬“社会团结”,使阶级矛盾松弛下来。还有狄骥主张建立阶级“调和”制度,认为按职业把工人和企业主联合一起的工团的发展,将产生各个阶级的联盟。德国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美国的白劳德等,都竭力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主张阶级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当代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人生活水平的某些提高和工人掌握一定股票等事实,得出“无产阶级正在消亡”,“阶级斗争不复存在”的结论。这些,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腐蚀无产阶级革命斗志的观点。

上一篇:阶级觉悟 下一篇:阶级斗争熄灭观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撵山
撵山
这是一个布依族的幽默故事,一起来看看。一天土司带着甲金去撵山。到了山上,土司让甲金去撵野物,自己却闲坐着休息。甲金跑进林子,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