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与千里马
善于识别马的人和好马。现在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才,还要有伯乐一样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去发现。伯乐,相传是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原名孙阳,因善于识别马的优劣,所以人们都以神话传说中掌管天马的星宿“伯乐”来称呼他。他能从对马的外表的观察、鉴别马的优劣。千里马,指日行千里的良马,又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才。唐代韩愈《杂说》四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强调人才到处有,而能识别人才的人却很少见。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个关键。人们常用伯乐和千里马的典故说明领导者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深入群众,发现和识别人才。选拔人才,领导者如出于私心,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或思想僵化,将看不见人才。同时,选拔人才,不能只靠伯乐一个个选,而要靠一套科学的制度和方法。还应指出,当代需要大批千里马,主要靠竞争,通过竞争的办法,优胜劣汰,选拔优秀人才。要承认伯乐识才的功绩、发挥伯乐的作用,但今天仅仅靠少数伯乐去识别和选拔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大批人才在斗争实践中竟相涌现出来,伯乐要和党的组织、广大群众一起,共同选拔、识别,大批“千里马”才会被选送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岗位上去。
上一篇:体验法
下一篇: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子产为人不苟私情
- 为什么说子产为人不苟私情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