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对国家各种具体的经济制度,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变革、改善和调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从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这种经济体制虽然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缺陷和弊病,主要表现在:(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经济形式比较单一,片面强调越“大”越“公”越“好”,甚致搞“穷过渡”;(2)在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在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展开。首先在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发展专业化和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改善农业结构,扩大商品生产。继之逐步扩大到城市。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中国政府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将“七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1)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3)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触及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等方面,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群众性的探索和创新事业,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已经证明,如果不进行这样的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和完善,社会生产力就不可能蓬勃地向前发展,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中国就没有出路,也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而,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应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
- 历代有识之士的劝戒
- 公元一七二九年,清雍正皇帝曾发布一道上谕历数赌博的危害:“荒弃本业,荡费家资,品行日即于卑污,心术日趋于贪诈。父习之则无以训其子,主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