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
对人的行为或事件进行道德评价的最一般的概念。凡符合高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事件被认为是善,违背者为之恶。在阶级社会里,道德行为的善恶评价标准具有阶级性,凡符合本阶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否则就是恶。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善恶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没有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甚至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恩格斯说:“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2页)。评价道德行为善与恶的客观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一般地说,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并能促进历史前进的就是善,否则就是恶。只有进步阶级的评价善恶的标准,才能与这一客观标准相一致、相吻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