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鼓励
“物质鼓励”的对称。因从事的劳动或某一行为得到的经济效果或社会效果比较显著,而在精神上给予的奖励。其具体形式有表扬、发荣誉证书、奖状、奖章和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都能激发人们的热情,鼓舞上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人在生活和实践中,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是首先的和第一位的,精神需求反作用于物质需求。因此,精神鼓励必须视物质条件的许可程度,尽可能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两者正确结合,可以加强彼此的效能,更能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对社会的贡献越大,领取的物质财富就越多,得到的社会表扬就越大。随着向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前进,精神鼓励的作用将不断提高,因为随着最重要的物质需求得到日益充分的满足,随着劳动日益变成人们的生活第一需要,精神鼓励作用的提高趋势将表现得愈益明显。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