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理性主义
即非理性主义。是和蒙昧主义一脉相通的唯心主义哲学学说,它否定理性思维能力,宣扬意志、直觉、盲目力量。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哲学以及存在主义都属于非理性主义。
叔本华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他宣布自在之物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
同叔本华一样,尼采对哲学上的理性派思想、观念都给以否定。他提出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口号,就是对受理性派支配的一切历史文化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传统哲学无限夸大人的意识、理性的作用,把世界当作是意识和理性化的世界,把人当作是意识和理性化的人,即把意识和理性的本质当作人的本质。尼采认为作为主体的人,意识只有在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时才产生,人的精神生活大部分是在意识以外发生的,即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发生的。尼采不同意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认为真实存在的只能是倾向、活动、冲动、过程等,只能是永无止境地在流动、变化的东西。在尼采的哲学中,真理和实在被归结为主体的任意伪造和虚构。
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是最典型的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哲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各种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特征的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与叔本华、尼采等人是一脉相承的。但他对这一理论又作了更集中、更突出的论述。他公开否认人类的理智能够认识实在。他提出为了达到实在、获得真理,必须依靠非理性的直觉。他还提出了反理性主义的基本论据:理智的认识的任务只是为了实践的需要,而实践只能是主观的东西,不能达到实在;理智的认识形式和方法只能是静止、僵固的东西,不能达到处于不断流变中的生命冲动,因而不能达到实在。柏格森在论证反理性主义时,还认为理智所达到的只能是实在的某种外表、某个断面或投影。他把理智之认识实在比作拍摄电影。比如一张张摄象凑合在一起,不管摄象怎样多,怎样互相补充,编排怎么合理,对于它们所反映的对象来说,也是外在的东西,不可能达到事物的内部,“它们所提供给我们的不过是实在的阴影而已”!
柏格森把人类理智的认识形式和方法说成绝对静止和僵固的东西,显然是歪曲,其反理性的论证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静止和僵固的,静止都是相对的。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同他的直觉主义密切相关,“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使其中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
柏格森的哲学对现代派作家曾产生很大影响。如卡夫卡的直觉主义创作观,及其浓厚的梦幻色彩等等。
-
- 蔺相如去世为何40万的赵军哭声震天?
- 一代贤相蔺相如:没有亭台楼阁,不见石马牌坊。但见一截横陈的残碑、一株茂盛的古树,连天的萋萋芳草覆盖着一座冢墓。这就是你的坟墓吗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