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千次

书籍: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 作者:赵乐甡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生卒】:1932—

【介绍】:

日本内向派主要作家。本名长部郎,生于东京中野。中学时期,爱好文学,耽读巴尔扎克、卡夫卡的作品,受战后派作家的影响。1955年,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入实业界,同时以黑井千次的笔名发表作品。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表的作品主要有《蓝色的工厂》(1958)、《机械装置No.1》(1958)、《在外侧》(1959)、《电视独立》(1960)、《冰冷的工厂》(1961)等,以工厂为舞台,用抽象的、非现实的手法,描写了集中管理的工厂中被剥夺了人性的、单纯而无反抗的人们。60年代末发表的作品《两个夜晚》(1963)、《神圣产业周》(1968)、《洞穴与天空》(1968)等作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写出了企图在现实存在中恢复自我的人物形象。其中《洞穴与天空》被评为芥川文学奖候补作。代表作《时间》(1969)获同年新人奖。他从此成为公认的实力派作家。其后的作品主题,主要是表现对现实不满,寻求新的人生感觉。这一主题,在童话式的、带象征色彩的小说《红色的树》(1970)中,表现为少年纯洁的憧憬;在《奔驰的家庭》(1970)中,通过一家人奔驰在夜幕之下的汽车里的活动,以反常的游乐形式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常常表现无目标的现实生活中的混沌和悲哀。后来的主要作品还有:《应该失去的日子》(1971)、《动摇的家》(1971)、《梦的场所》(1972)、《五月的巡礼》(1977)、短篇小说集《群栖》(1984),随笔集《我、他、非现实》(1973)等。其中《群栖》获谷崎润一郎奖。他的创作,受战后派,特别是野间宏影响很大。他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公司职员。他常常在横向社会与纵向历史的相交点上去表现人物。往往以社会为舞台,将人物置于工作中,在劳动场面中,表现出人们无目标的生活状态和内在的不安。他努力打破70年代以前文学不描写“现代人的内在矛盾”这一状况,揭示出工业生产社会中人的不正确生存方式,表现出对新的生存方式的探索和追求。

上一篇:赫胥黎,奥尔德斯 下一篇:黑田三郎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魏齐这个人是战国时候魏国的国相,就是丞相的意思,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鞭笞范雎,让范雎仇恨自己,最终成功逼死自己的。但是,一个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