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代尔,保尔
【生卒】:1868—1955
【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后期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作家。生于埃纳省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其父是房地产抵押登记官。克洛代尔年轻时在巴黎读过大学法科和政治学院。一年圣诞节,在巴黎圣母院听大弥撒合唱,受到很大震动,从此决心献身于天主教的宗教事业,1886年12月成为天主教徒。后来诗人考取法国外交部见习人员,做了职业外交官,曾任驻我国福州领事(1894-1899),驻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大使;还曾出使过意大利、德国和巴西。1955年2月23日在巴黎逝世。
克洛代尔的诗歌师承兰波。他的诗歌和戏剧多取材于《圣经》,重在表现世俗情欲、罪恶与上帝“神恩”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和克洛代尔献身天主教的世界观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多是自由体诗,注意诗歌的节奏与人的呼吸相应,所以,他的诗较适合于朗诵,又类乎宗教的经文。他的诗风酷似兰波,是一种热情奔放,大刀阔斧的风格。他的诗作,影响了贝玑、茹弗、埃马努埃尔、圣琼·佩斯等。
他的代表作是《五大颂歌》(1910)和《三重唱歌词》(1914)。此外有诗集《金首级》(一译《黄金头》,1889)、《诗艺》(1907)、《五首崇高的颂歌》(1910)、《战时诗集》(1915)、《战时外集》(1916),戏剧《城市》(1890)、《少女维奥兰》(1892)、《正午的分界》(1906)、《人质》(1911)、《给玛丽报信》(1912)、《缎子鞋》(1928)等。克洛代尔在华期间还写有散文诗集《东方的认识》(1896)。他勤奋地学习汉文,曾翻译和改写过一些中国诗歌。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纸上谈兵的典故
-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