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泰淳

书籍: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 作者:赵乐甡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生卒】:1912—

【介绍】:

日本战后派文学作家。生于东京潮泉寺寺院。父亲是潮泉寺住持。高中时,几乎不去上课,每天在图书馆看书,常阅读《红楼梦》、胡适和鲁迅的作品。1931年入东京帝大中国文学科,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33年,他与竹内好等人创设中国文学研究会,翌年,发行会刊《中国文学月报》。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被征召入伍,派往中国战场,目睹了战火焚烧下的悲惨景象。他痛楚地感到:身为中国文学研究者,明知中国民众受日本军国主义践踏之苦,自己却作为侵略军的成员而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是无法忍受的耻辱。在这种痛苦体验支配下,他写出了处女作《司迁》(1943)。从中记述了负着重辱苦熬人生的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世界以自况。战后,发表了《审判》(1947)、《蝮的后裔》(1947)、《风媒花》(1952)、《畸形人》(1950)等基于自己战争中的体验和败战后体验的作品,广泛触及了政治与文学、善与恶、性等问题。其后,发表了许多重要评论,如评论集《人,文学,思考》(1954)生动地论述了自己的文学观、人生观、历史观。1955年之后,根据北海道旅行的见闻,以在北海道广漠森林和湖泊世界中,走向灭绝的虾夷族人的生活为素材,写出长篇小说《森林和湖泊的祭典》(1955)。此后,以创作长篇为主。代表性作品有《花和花环》(1960)、《秋风秋雨愁煞人》(1967)、《富士》(1967)等。他的作品,大多以自身体验为依据,却完全不同于私小说,具有战后派小说特点。其规模之宏大、表现人内在阴暗的深刻性,在战后派作家中也是突出的。他常常将人物置于社会的巨大背景之下,不仅描写事物“怎么样”,更追究其“为什么?”,从而带来“发自实,引至虚”的效果。他的作品,流露着”诸行无常”的哲学观点。

上一篇:无意识诗歌 下一篇:《物理学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杀神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吗
杀神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吗
今人多以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大将、杀神白起是秦穆公时期白乙丙的后代。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
子产与伯石
子产与伯石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子产手下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名叫伯石,平时交付他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