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情调

书籍: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 作者:赵乐甡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叶赛宁在自己的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田园风光中的忧伤的和神香的气息以及苦闷与绝望的情愫。“叶赛宁情调”这一术语是苏联著名文艺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在1927年由苏联共产主义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青年中的颓废情绪(叶赛宁情调)》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他为“叶赛宁情调”下的定义是:“叶赛宁情调是一种企图创立某种颓废思想的最有组织的,依我之见,也是最有群众性的外在表现。”

叶赛宁情调包含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它首先是世世代代缭绕在俄罗斯农村上空的忧伤的曲调;作为一个田园诗人,叶赛宁把这种忧伤的曲调表现得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其次,它是一种浓郁的神香气息;叶赛宁笔下的田园景色、赤贫、温顺的上面遮盖着圆形拱顶的大教堂,他诗作中的比喻也多吸取自圣经,他诗中总有一种难以排遣的教堂的气息。当然,所谓“叶赛宁情调”还包含着一种叶赛宁本人特有的温存、好动和超度的敏感,包含着他本人的颓废、苦闷与绝望的情感。

卢那察尔斯基的意见是,不应当把叶赛宁同叶赛宁情调等同起来,“因为在我看来。叶赛宁本人应被看作反对叶赛宁情调最无畏的战士之一。这是一位在反流氓习气斗争中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大无畏之举的人物”。这大约是指叶赛宁的自缢。

大约在卢那察尔斯基对“叶赛宁情调”进行解释的前前后后,在苏联文坛和部分青年中曾就“叶赛宁情调”进行过辩论,有的贬斥,有的赞扬。现在看来:1、“叶赛宁情调”是个客观存在,要否认它是不可能的;2、“叶赛宁情调”是叶赛宁诗作的风格问题,对这种风格应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判定这个术语就是贬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揭秘古代那些奇葩诗人狎妓的风流韵事
揭秘古代那些奇葩诗人狎妓的风流韵事
中国的盛唐两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而青楼妓院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相当鼎盛的水平。这样就使上至王公大臣,下至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雍正被恐吓之谜
雍正被恐吓之谜
雍正游玩西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这封恐吓信信的主人又是谁?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威风八面的皇帝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