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生卒】:1215—1294元朝的建立者。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第二子,庙号世祖,蒙古语尊称为薛禅可汗。蒙古灭金,占据中原地区,他们把原有的落后制度强加于汉地,引起社会混乱、生产破坏。蒙哥即大汗位后,命忽必烈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他任用汉人儒士,采用汉法,使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得到发展。1253年,奉命与大将兀良合台征大理,年底班师北返。忽必烈采行汉法并取得成绩,遭到蒙哥的不满与猜忌。1257年,蒙哥遣使勾考关中、河南财赋,忽必烈藩府诸臣多被罗织致罪。忽必烈听从姚枢建议,送家口到和林,作为人质,又亲自觐见蒙哥,以示无异志,才得到蒙哥的谅解。但在大举攻宋时,仍不让典军。后因东路军统帅塔察儿无功受责,才改命忽必烈统领东路军。1259年9月,忽必烈在江淮前线得知蒙哥病逝及阿里不哥在漠北征兵的消息,遂采纳郝经建议,与宋约和,轻骑返回燕京。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宗王拥戴下,即大汗位于开平。同年5月,阿里不哥也在和林称汗,西北地区窝阔台之孙海都等支持阿里不哥,战端遂起。1264年阿里不哥失败投降,但海都仍纠集察合台系、术赤系后王,并联络东北诸王(成吉思汗诸弟后裔)反对忽必烈。忽必烈亲自率军平定东北诸王叛乱,但西北诸王之乱延至1303年始告平定。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北京)。元朝体制大体上遵行汉法,即遵循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制度,但也保留了一些蒙古旧制。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又先后于1274年、1281年两次伐日本;1283年攻缅甸;1284年、1287年两次攻安南;1292年侵入爪哇,但都遭到失败。但忽必烈很重视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外国使臣、商人、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忽必烈笃信藏传佛教,以萨迦五祖八思巴为帝师。对其他宗教也不排斥,对程朱理学尤大加提倡。忽必烈晚年,疏远汉臣,亲信回回人阿合马。又因年老多病,相臣极难入见,往往通过南必皇后奏事,南必因得干预朝政。1294年忽必烈病逝,终年80。其孙铁穆耳嗣位,为元成宗。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蔡泽说范雎
-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年),河东郡郡守王稽因为通敌被处死。应(ying)侯范雎(ju)是由于王稽的举荐才做了丞相,因此他闷闷不乐。
-
- 范雎受袍
-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描绘的历史故事题材中,范雎受袍是艺术家所喜欢表现的,因情节有趣。画面表现为二人站立,中间放袍一人弯腰授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