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系传谱》
回族伊斯兰教经师传记。初稿完成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经堂教育创始人胡登洲五传弟子、经学大师舍起灵主持,舍氏弟子赵灿执笔。传谱起因为作者目睹许多的归真宗教学者“多有知姓而不知字讳”或“知人而不知乡贯者”,故不忍“听其埋没”,遂着手对已归真和健在的宗教著名学者“纪而辑之”。初稿缮写了两部,后来又增抄两部,至今,幸而保存下来的只有山东济宁大寺的一部。谱稿中的经师都是时人公认品学兼优的宗教学者。宣传时贤,遣词用语都十分严谨认真,绝不凭笔者个人好恶随意褒贬,即使是弟子、同窗,如果没有“授学得法,广成人材”的突出成绩,同样不能列传以享“门墙桃李”之荣。该谱稿从多方面反映了明末清初回族穆斯林社会和经堂教育中的不少实际问题,涉及回族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是研究明末清初回族伊斯兰教寺院经堂教育极为珍贵的史料。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