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堂教育
亦称“寺院教育”或“回文大学”。为旧时回族伊斯兰教在各地清真寺附设传习伊斯兰教经典,培养宗教人才的教育制度。一般认为由胡登洲在明嘉靖(1522-1566)年间首先在陕西开创。明中后期,胡登洲朝觐归来,深感国内穆斯林“经文匮乏,学人寥落”,乃立志兴学,复兴回族伊斯兰教。于是开设经堂收徒聚众,教授伊斯兰教经典。各地清真寺纷起效法,胡氏弟子及再传弟子也四出传播,经堂教育遂推行于全国。其一般的情况为,阿訇充任学校教师,并招收本地或外地学生若干名。其他教职人员也参与教学管理,经费由清真寺供给,来源于清真寺所在地穆斯林群众捐献学粮。学校分为初级、高级,亦称阿文小学和阿文大学,实行复式教学,不编班,没有固定学制。阿文小学为启蒙教育,各清真寺普遍设立招收穆斯林儿童学习阿拉伯字母,拼读诵念简易的《古兰经》章书,学习伊斯兰教基本常识。阿文大学以培养阿訇为目的,学员称“满拉”或“海里凡”。由阿拉伯基本词语、语法、简明教义开始,直至学完修辞、教律、逻辑、教父、经注、圣训课程,毕业称“挂幛”或“穿衣”,取得阿訇资格。阿文大学课本,北方向有“十四本经”之说,以专授认主学,多以阿拉伯文读本为特点;南方则强调“五大本”以19世纪以前国外穆斯林知名学者的著作为教材,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兼授,多攻教法学。辛亥革命前后受时代潮流影响,以王宽为代表的穆斯林先进知识分子,起而倡导新式回民教育,掀起近现代伊斯兰文化运动,出现经堂学校。现代宗教学校与穆斯林普通学校并存,形成学习伊斯兰教经典同时学习汉语及科学知识的局面,即所谓“经书并授”。传统的经堂教育逐渐发生变革。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