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语
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霍城、巩留、塔城、伊宁、乌鲁木齐等县市。与同语支满语很接近。锡伯语的发展和形成具有漫长的历史。据研究公认,锡伯族源自鲜卑,因此,其先祖使用过鲜卑语。在目前锡伯语中,仍保留着不少鲜卑语词汇。如:“鲜卑”(祥、瑞、好)、“郭洛”(兽)、“阿干”(兄)、“莫贺”(祖父)、“素和”(淡白)、“真”(官、主)、“比德真”(文书官)、“鬼”(水)、“拔”(地)等。北魏亡,多数鲜卑融合于汉等族之中,但锡伯族作为其遗民仍使用鲜卑语。12世纪辽亡金兴,不少女真居民移居锡伯族居处之嫩江流域,锡伯族开始接触女真文化。目前,锡伯语很多词汇与女真语词汇同。金亡元兴,锡伯族开始了四百余年被蒙古族辖制的历史。据史籍载,在此期间,锡伯族接受了蒙古语文,但未遗弃自己的语言(疑为鲜卑语与女真语结合而形成的语言)。故明末清初的史籍多载锡伯语与满语同或相近。清康熙年间,锡伯族摆脱科尔沁蒙古统治,编入满洲八旗,逐渐接受满语满文。但清初,有些人仍使用“非清非蒙”的语言(见《侍卫琐言补》6-7页)。到清末,满族遗弃满语满文,而西迁新疆的锡伯族仍使用满语满文,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发展成现代锡伯语。锡伯语单元音有8个,复元音有12个。元音长短不分,并有和谐现象,但不严整。单纯辅音有29个,腭化辅音有5个,唇化辅音有11个。词的重音一般落在末尾音节。附加后缀是构词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宾语居中,谓语在后。虚词丰富,后置词使用频繁。体词有数、格的语法范畴;名词有第三人称反身领属后缀;动词有时、态、体、式等语法范畴,有形动词、副动词等形式。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俄罗斯等语借词。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
-
-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 范睢是魏国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爹娘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几年书,然后就周游列国到处找工作,漂泊数年一事无成之后回到了家乡魏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