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丸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三册 作者:彭怀仁 朝代:1994-11-01 专题:书籍

【方源】《丹溪心法》卷一。

【异名】回令丸(原书同卷)、萸连丸(《医学入门》卷七)、茱连丸(《医方集解》)、佐金丸(《张氏医通》卷十六)二味左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组成】黄连(一本作芩)六两 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用法】上为末,水为丸,或蒸饼为丸。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功用】①《丹溪心法附余》:泻肝火,行湿,开痞结。②《方剂学》: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杂吞酸,呕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

①《丹溪心法》:肝火胁痛。②《医方集解》:肝火燥盛,左胁作痛,吞酸吐酸,筋疝痞结。③《霍乱论》:霍乱转筋。

【方论选录】①《医方考》:左金者,黄连泻去心火,则肺金无畏,得以行令于左以平肝,故曰左金。吴茱萸气臊味辛性热,故用之以为反佐。以方君一臣一,制小其服者,肝邪未盛也。②《医方集解》;此足厥阴药也。肝实则作痛,心者肝之子,实则泻其子,故用黄连泻心清火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则肝平矣;吴茱萸辛热,能入厥阴肝,行气解郁,又能引热下行,故以为反佐。一寒一热,寒者正治,热者从治。③《古方选注》:经脉循行,左升右降,药用苦辛,肃降行于升道,故曰左金。吴茱萸入肝散气,降下甚捷;川黄连苦燥胃中之湿,寒胜胃中之热,乃损其气以泄降之,七损之法也。当知可以治实,不可以治虚,若误论虚实而用之则误矣。④《金鉴》:胡天锡曰,此泻肝火之正剂。独用黄连为君,以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温开其郁结,惩其汗格,故以为佐。然必木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左金者,木从左,而制从金也。⑤《谦斋医学讲稿》:方中黄连入心,吴茱萸入肝,黄连的用量六倍于吴萸,故方解多作实则泻其子,并以吴茱萸为反佐药。我认为肝火证很少用温药反佐,黄连和吴茱萸归经不同,也很难这样解释。从效果研究,以吞酸嘈杂最为明显,其主要作用应在于胃。黄连本能苦降和胃,吴茱萸亦散胃气郁结,类似泻心汤的辛苦合用。故吞酸而兼有痰湿粘涎的,酌加吴茱萸用量,效果更捷。

【临证举例】锑剂反应性呕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3∶33)。一卫性男青年,工人,患慢性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房住院治疗,采用酒石酸锑钾(简称锑剂)二十天疗法。至疗程第七天(注射第7针)时,泛恶呕吐,难以忍受,遂要求中止治疗。当时我建议用中成药左金丸治之,每次3克,一日三次。药后1天,泛恶呕吐缓解。继续注射锑剂,配合服用左金丸,不再发生呕吐,以致疗程顺利结束。与此同时,该病房另有恶心呕吐反应者八人,经服用左金丸,均获得了止呕的效果。

【备考】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回金丸”。

上一篇:左关煎 下一篇:左金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