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兽饮
【方源】《三因》卷六。
【异名】四兽汤(《易简方》)、白术汤(《嵩崖尊生》卷九)。
【组成】半夏(汤去滑) 茯苓 人参 草果 陈皮 甘草 乌梅肉 白术 生姜 大枣各等分
【用法】上锉散,加盐少许,淹食顷,厚皮纸裹,水淹入,慢火煨香熟,焙干。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并进三服。
【功用】和胃消痰,温中舒郁。
①《易简方》:和胃消痰。②《婴童百问》:温中快膈。③《杏苑》:补中气,舒郁豁痰。
【主治】气虚致疟及久疟气虚,面黄肌瘦;以及生冷不节,饱食伤胃而成下利。
①《三因》: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得,发为疟疾;兼泊瘴疠。②《易简方》:食疟、诸疟。③《杏苑》:中气亏败,津液郁聚成痰,阻塞经隧,以至荣卫不清而成疟;以及疟疾未止,因生冷不节,饱食伤胃,变成下痢。④《慈航集》:久疟气虚,面黄肌瘦,缠绵不止。
【方论选录】①《杏苑》: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诸甘温以补中益气,橘红、生姜、草果仁等诸辛温之剂以疏豁郁滞,助乌梅、半夏以豁痰。②《医林纂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达阳于阴中而通其阻滞;陈皮行肝气之郁滞,破肺淫之阻塞;草果补肝泻肺,暖胃和脾,去积行痰,比常山为和顺;乌梅补肺泻肝,敛阴和胃,去瘀消湿,平内外上下之争;生姜以协半夏驱外闭之邪;大枣助四君子以和中气。此治疟之乘于内伤者,故四君子君人参以补中也,半夏以滑之,陈皮以宣之。虽有七情之郁,亦可使通而无滞。二陈以除痰,痰因气阻,加乌梅、草果而谓之四兽。助以姜、枣,所以大畅其阳,使由中而达外也。③《成方便读》:草果入脾,助阳散寒;乌梅入肝,存阴敛液;加于六君中,助正气而和阴阳。因虚久疟,岂有不愈者哉!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