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游说公仲侈,解雍氏之围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10-19 17:40:3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韩襄王十二年(前300年),楚国包围了韩国的雍氏城,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没有为韩国发兵,只派公孙昧到韩国。
公仲侈说:“您认为秦国将援救韩国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的话说‘我经过南郑、蓝田出兵到楚国以等待韩军’,看来不能会合了。”
公仲侈剧照
公仲侈说:“您认为真会这样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必定是效仿张仪以前的计谋。楚威王进攻魏国时,张仪对秦王说:‘与楚国联合攻打魏国,要是魏国屈服投降楚国,而韩国本来又是魏国的盟国,这样秦国就孤立了。我们不如出兵以迷惑它们,让魏、楚两国大战,秦国就可占取西河以外的土地然后撤军回来。’现在的情况是秦国假言支持韩国,其实暗中与楚国和好。您指望秦军到来,一定会轻易与楚军交战。楚国暗中知道秦军不会为您出力,将轻易与您对峙。如果您与楚军交战而能战胜楚军,秦军就将与您一同攻打楚国,到三川地区耀武扬威,然后回国。您如果不能战胜楚国,楚国就将扼守三川,您就无法得救。我私下为您担心。司马庚三次来回于郢都,秦国左相甘茂和楚相昭鱼在商於会晤,表面上他说昭鱼入秦是为商讨让楚国撤回攻打雍氏的军队,实际上好像有默契啊。”
公仲侈害怕,说:“既然这样那怎么办呢?”公孙昧说:“您必须先依靠韩国的力量,再去指望秦国,先想定自己的对策,再对付张仪的旧计。您不如赶紧去与齐国、楚国联合,齐国、楚国必定全力支持您。您所厌恶的是张仪欺魏的手段,实际上还不能无视秦国。”于是韩国与魏国讲和,公仲侈又几次派人求援秦国,还向西周征调军粮。
西周不愿听从公仲侈的征调,便派苏代来游说公仲侈。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说:“难道相国没有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争战,兵疲马困,仓库空虚,没有力量固守城池。假如我军乘韩国粮食不足时,率兵攻打韩国的雍氏,那么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占领雍氏了。’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是仍然没能攻下,这也证明楚国已疲惫不堪,而楚王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现在相国竟然向西调兵征粮,这不是明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昭应知道以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雍氏,雍氏就守不住了。”
公仲侈说:“先生的见解很高明,可是我派的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说:“相国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很生气的说:“我不向西周调兵征粮已经够好了,凭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
苏代说:“假如相国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一定会与韩国邦交笃厚,秦国知道后,必然大为震怒,而焚毁西周的符节(在春秋战国时代,使者出使都要带符节,以便核对验证,所以焚烧符节,就代表两国断绝邦交),断绝使臣的往来。换句话说,相国只要用一个贫困的高都,就可以换一个完整的西周,相国为什么不愿意呢?”
公仲侈说:“先生的确高明。”于是公仲侈决定不但不向西周调兵征粮,并且把高都送给西周,秦国援军亦到,楚国也就退兵而去。
韩襄王死后,韩咎继位,公仲侈自然而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
- 陈平用计阴损:救刘邦用2000良家妇女抵挡楚军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开山之作。他在《史记》中写活了许多历史人物,其卷六《陈丞相世家》中精心刻画的陈平的形象便是
-
- 妲己如此残忍!刽子手为何却不忍心落刀
- 相信大家都看过封神榜,其中讲述了一个武王伐纣的神话故事,传说因为纣王的昏庸,导致朝廷中的忠臣被害,各地百姓民不聊生,皇宫里宫女死伤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