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项羽:没有火烧阿房宫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10-15 12:02:3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许多年以来,项羽火烧阿房宫几乎已经成了历史常识。

《史记》上明确写着:“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唐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更是在浓彩重墨地描写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后,无限感慨地歌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然而,刚进入21世纪,阿房宫考古工地就传来了一个出人意外的消息:阿房宫遗址并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眼看项羽“纵火犯”的罪名就要被洗刷干净,不料媒体又有“劲料”爆出,称“找到了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

阿房宫图画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扑朔迷离的 “案情”要 从 两 头讲起。一头是既然阿房宫并没有被大火焚烧过,那么何来项羽火烧阿房宫之说?据考古专家称,在他们对阿房宫前殿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前,曾经在咸阳第一、第二和第三号宫殿建筑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宫殿遗址被大火焚烧的痕迹。对照史料来看,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中也并没有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说的:(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后一次提到,说的也是“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所说的“宫室”,应该就是考古发掘中发现被火烧过的秦都咸阳宫和其他秦朝宫室。这个纵火现场在咸阳,而不是在秦时地处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后人误会,把它说成是阿房宫。

另外一头是,媒体所谓的“证据”来自何方?那是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工作已基本结束的时候,考古队想要确定阿房宫西面的界限,结果在距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发现了有座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遗址。从该园林建筑遗址建筑物倒塌的堆积来看,该座园林曾经遭遇过火灾。

于是,媒体发布了上面所说的消息。然而,专家们认为,这座园林并不是阿房宫的建筑。他们对该园林出土的板瓦、筒瓦以及瓦当等建筑材料进行了鉴定和分析,断定这是战国时代秦国的一座园林建筑,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由他的先人建造的皇家园林,属于上林苑中的建筑之一。而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上林苑内所造的宫室,它的时间要晚得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本来,火烧阿房宫的事到此也就差不多了,但阿房宫的确是座多事之“宫”,考古学家在进一步发掘后,又爆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历经两年多时间,对现存的秦代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仅发现了阿房宫的前殿基址。阿房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的渭河以南,与秦都咸阳城隔渭河相望。从2002年10月开始,考古队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发掘面积达3000平方米,勘探面积达3.5万平方米。在勘探过程中,对于目前已经被村庄覆盖的遗址区,考古人员也没有放过,除水泥地和砖铺地之外,就连花池内、圈中、厕所旁、房屋间的空地等都进行了密集的勘探,仅发现了秦时的城墙遗迹。

其倒塌的堆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秦、汉板瓦片和筒瓦片,但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如殿址、明柱、廊道、排水设施等,也没有发现秦代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当。由此,考古专家认为,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址和部分宫墙的建设,而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来得及营建。

同时,文献资料也可证明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从开始修建到最后停工,前后延续最多只有4年时间,实际施工时间还要短得多。修建阿房宫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秦始皇陵。后来秦二世复修阿房宫,没多久秦朝就灭亡了。

根据勘探发掘确定,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台基面积54102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宫殿夯土台基基址。仅就前殿54万多平方米的台基来看,像阿房宫这样规模的建筑,在当时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其次,根据记载,从秦始皇晚期至秦二世再到秦王子婴的全部政治活动都是在咸阳宫或望夷宫,而从未提到过阿房宫。

《秦始皇本纪》中还有一段明确的表述:“……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房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因为这个宫殿就盖在近旁,暂时就叫作“阿房宫”,这实在不算什么名字,所以秦始皇原是打算造完后起个好名字的。但是,它没完成,所以也就没有名字,“阿房宫”也就一直叫到现在。至于杜牧那篇绘形绘色的《阿房宫赋》,专家们认为,那只能是他根据生平所见过的宫殿发挥出来的艺术想象了,而明代以后出现的阿房宫图,则是建筑在杜牧的想象之上。

既然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那倒也更肯定了项羽没有烧阿房宫的说法。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一场历史的误会,个中滋味,细细品尝起来,倒是余味无穷的。

上一篇:戚继光斩子之谜 下一篇:项羽爱吃烧杂烩 声明:项羽:没有火烧阿房宫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