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词的由来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0:20:0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小学”这一名称,来源于汉代。班固据刘歆《六艺略》在《汉书·艺志》中把古字书及汉时所作字书列为“小学”类,并且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法)。”据此,“小学”初指学童开始读书识字和识字课本一类的书。古人非常重视“识字”,认为掌握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才算是认识了一个字,所以把学童的识字及有关的类书,称作“小学”,意思是这是塾师讲授、学童学习的基础课。到了汉代,由于秦王朝的焚书和秦汉之际的长期战乱,我国文化传统几乎中断,古籍和古字书中的文字本来是儿童就能认识的,可当时大多数人却已不认识了,因而学习研究古文字就成了某些人的当务之急或专门职业了。汉代人把这种学习和研究古文字,也叫做“小学”。从此,“小学”这一名称就成为一门研究文字的学科了。直到清末,章太炎才把它改为“文字学”。后来研究文字的人对文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各有所专,于是,“文字学”又分工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门独立的学科了。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为“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
-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
-
- 赵奢谏言遗书
-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
-
-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