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词的由来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0:20:0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小学”这一名称,来源于汉代。班固据刘歆《六艺略》在《汉书·艺志》中把古字书及汉时所作字书列为“小学”类,并且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法)。”据此,“小学”初指学童开始读书识字和识字课本一类的书。古人非常重视“识字”,认为掌握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才算是认识了一个字,所以把学童的识字及有关的类书,称作“小学”,意思是这是塾师讲授、学童学习的基础课。到了汉代,由于秦王朝的焚书和秦汉之际的长期战乱,我国文化传统几乎中断,古籍和古字书中的文字本来是儿童就能认识的,可当时大多数人却已不认识了,因而学习研究古文字就成了某些人的当务之急或专门职业了。汉代人把这种学习和研究古文字,也叫做“小学”。从此,“小学”这一名称就成为一门研究文字的学科了。直到清末,章太炎才把它改为“文字学”。后来研究文字的人对文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各有所专,于是,“文字学”又分工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门独立的学科了。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为“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