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坑杀”就是“活埋”吗?真正的坑杀可能让你意外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www.04bk.com) 时间 : 2020-06-16 08:30:4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今天汉文化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坑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规模坑杀,如白起坑杀40万赵军,项羽坑杀20万降卒,这个肯定不是挖坑活埋了,从时间、技术和工作量上都说不过去。那得挖多大一坑,或者得挖多少个坑啊!毕竟40万和20万人的规模在那摆着呢——即便数字有水分数量依然可观。工具也是个问题,拿什么挖坑?行军打仗肯定不能带太多的镐或铁锹。即使部队配有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工程兵,做完这件事的时间成本也不可估量,划不来。类似这种,坑杀其实就是杀的意思。
史家一般将坑杀这个词用作谴责,指屠杀无辜,如大规模杀俘和杀平民。有人往往望文生义,以为坑杀是活埋的意思,是不正确的。古书中往往有描述坑杀后尸体堆积如山的描述,例如慕容垂在看到参合陂之战中被北魏坑杀的燕军将士的遗骸,堆积如山,郁愤而死。可见坑杀根本不存在埋的场景。以长平之战为例,白起也是不可能有时间挖出可以活埋四十万人的大坑,而投降的赵军也不可能不加以反抗。
一旦中原统一形成统一政权就很少出现。其次坑杀主要出现在大的会战和消耗战之后,双方无论兵员,粮草,消耗过大。战胜方为了维持自己的经济和政权稳定会杀俘。而坑杀主要针对放下兵器,成编制的投降后,对方力量等于或大于己方力量,如项羽和章邯的巨鹿之战。章邯手下投降的士兵就因为力量过大无法分割收编,也养活不起。放了又会落草或者被秦国的官府收编。所以就采取坑杀。
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史记》在记载长平之战时说“挟诈而尽阬杀(kēng shā)之”,后人在解读史记的时候,就把坑杀解读成了活埋。其实古代的”坑”字即有活埋,又有设计陷害的意思,长平之战的“坑杀”实际上指的是用欺骗的方式杀害,而杀人的方式当中也包括活埋,而并非全是活埋!
汉文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爱才、善用降将的曹操,他为何要杀掉主动归降的吕布呢?
- 妃子年过50之后为什么就不能侍寝了?原因是什么
- 被凌迟处死的大太监刘瑾,究竟犯了什么错被割了三千刀
- 刘邦建立汉朝后,天下太平了吗?
- 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他的底气是什么呢?
- 宋朝晚婚晚育盛行,早现在一千年,王安石也有责任系
- 宋仁宗当政多年 宋朝是女人垂帘听政朝代吗
- 书内书外宋徽宗,历史上的宋徽宗到底是什么样的
- 一代枭雄曹操,独享美女万千,为何钟爱别人的老婆?
- 刘邦一生最大的一个癖好就是喜欢漂亮女人, 遇到吕雉之后才收敛了一点
- 赵光义真在烛光斧影中杀死哥哥吗?真相是什么
- 唐朝为何“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其实原因很简单!
- 明朝言官连皇帝都敢骂,为何不敢弹劾藩王?
- 如果马超不死,诸葛亮北伐就一定能成功吗,他究竟有多厉害
- 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刚出场就被打死,他的真实实力如何?
- 清朝一个正三品的顺天府尹,能够管理24个县?权力有多大
- 刘备两漂亮闺女,被曹操手下俘虏,她们最后的下场如何呢?
- 西夏历经十帝享国189年,被几个女子统治了近百年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