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智答汉文帝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06 09:49:0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汉文帝是位贤明的君主,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赈济贫民;减免赋税;考察官员;选拔人才;奖掖后进;并且规定郡县不得向宫廷进献珍宝等等。结果几年下来,国家大治,百姓安定,使汉朝走向了鼎盛时期。
陈平与汉文帝
一天,文帝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国家一年之内,处理了多少犯罪案件?”
周勃一愣,心想,国家安定犯罪案件不多,但要说出一年之内全国各种大大小小案件的确切数目,可还真是个难题,于是他只得照实回答:“不知道。”
汉文帝又问:“国家每年的钱粮,一共收入多少,支出多少?”
周勃虽然是右丞相,但是这些有专人管理,不是他工作的重点,因此又不知道底细,依旧回答说:“也不大清楚。”口中虽然这样回答,心里却是万分惭愧,急得冷汗直流,后背湿透。
文帝看到周勃如此狼狈,很不满意,便转过头去,查问左丞相陈平。
陈平其实也并不熟悉这两方面的详细情况,但他不像周勃那样直说,而是随口答道:“像这类事都各有官员专职处理,陛下不必问臣。”
文帝追问一句:“那该问谁呢?”
陈平从容回答说:“陛下要知道断了多少罪犯,请查问延尉;至于钱粮出入多少,请查问一下治粟都尉就清楚了,这是他们分管的事。”
文帝听后,很不高兴,板起脸问道:“照你这样说来,丞相究竟管些什么事情呢?”
陈平连忙跪在文帝面前,磕头请罪说:“陛下不嫌臣是个愚拙的人,让臣担负起丞相的重任。臣只知道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助天子,制订治国大策;对下安抚万民,让其安居乐业;对外镇服四夷、诸侯;对内使卿大夫和各部官员尽忠守职。任务重大得很呢!”
文帝见他说得在理,连连点头,不再追问。
周勃看到陈平不慌不忙,对答如流,更显得自己相形见绌,越加惶愧。等到文帝退朝,周勃和陈平一同出殿,周勃就埋怨陈平,说:“你为什么不先教我?”
陈平笑着回答说:“你身居丞相的高位,怎么连自己的职责都不清楚,还要别人教你?倘若皇上问你,长安的盗贼现在还有几人,试问你将如何回答呢?”
周勃无言以对,默默退回家去,暗自寻思自己才智确实比不上陈平,就推说有病,请求将相印交还。汉文帝也不挽留,顺水推舟免去了周勃的右丞相职务,只用陈平一人为相,辅佐自己处理国家大事。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纸上谈兵的典故
-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