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包拯惩恶妇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1 21:36:3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青天大老爷包拯是怎么惩恶妇的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宋朝时候,汴梁城外刘家庄住着兄弟两人,老大刘天祥娶到杨氏,老二刘天瑞娶到张氏。兄弟俩相依为命,和睦相处,吃住在一块儿,虽都已娶妻生子,但并未分家。

包拯

有一年遇上灾害,官府允许老百姓外出逃荒。天瑞让大哥天祥留在家里,自己带着妻子和刚满三岁的儿子刘安庆外出。因为兄弟不曾分家,天瑞这离家外出也说不定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于是在天祥的提议下写了合同文书,兄弟二人各拿一份。

天瑞一家来到山西高平县。在员外张海顺家里干活。主人对他们很满意,交情越来越深。后来不幸天瑞夫妻得病而死,临死之时。把合同文书交给了张员外,并留下遗言,等儿子刘安庆长大后,让他把父母的尸骨运回老家埋入祖坟。

刘安庆长到18岁的时候,张员外向他说了真情,把合同文书交给他,给他收拾了行李,让他带着合同文书和父母的棺木回汴京城外刘家庄找他伯父刘天祥。

刘安庆回到刘家庄的时候,刘天祥正好外出办事。杨氏听刘安庆介绍了情况,知道老二和老二妻子已经死去,伯侄又从来不认识,就想赖账。她向刘安庆要走了合同文书,转过身来又赖说没有拿,反而诬蔑刘安庆,说他想冒认财产,并指使家人把刘安庆打得头破血流。

天祥回来后,由于与侄儿分开已经十几年,所以也不认识侄儿。

刘安庆千里迢迢回来寻找亲人,结果非但遭到杨氏的诬赖,反而被打得鲜血淋漓。实在气仇不过,就到开封府去告状。

包拯听了刘安庆的叙述,立即派人传来刘天祥夫妻。刘天祥说他不认识侄儿,只能凭合同为证。现在那个孩子说有合同,而杨氏一口咬定说没有见过。

包公听了,决定试探一下。就对刘安庆说:“你伯父、伯母既然如此不讲情义,我让你狠劲地先打他们一顿,消消这口怨气。”

刘安庆一听,两眼闪着泪花,很伤心地说:“这样断断使不得,哪里有侄儿打伯父的道理?我并不是抢财产而来的,我只是回来认亲,安葬父母的尸骨,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包公心里已经看出点意思,就让刘天祥夫妇回家去,说先把告状的小厮关起来,等过几天后再严加审讯。

待刘氏欢天喜地地和天祥走后,包公吩咐,衙役们出去到处宣传,说安庆得了破伤风,躺在监狱里人事不醒,很快就会死的。又派人到高平县去把张员外接来。

过了几天,张员外接来了。包公与张员外谈了情况,决定第二天开庭审案。他叫来看押犯人牢子如此这般地吩咐了几句,让他明天在大堂上如此如此。

第二天,杨氏到庭后,包公让她和张外员对质。杨氏仍坚持从未见到合同。包公吩咐带刘安庆出庭,只见一个牢子报告说:

“刘安庆病重垂死,不能行动。”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说:“刘安庆死了。”

包公吩咐立即查明死因。过了一会儿,验尸的官吏出来报告说:“死者年龄十八岁,太阳穴周围有紫青伤痕,很明显是被物体击伤致死的。”

包公看着杨氏,慢慢地说:“如今闹出人命大事来了,这事看来越发复杂了。”他问杨氏与死者是否有亲戚关系,杨氏说没有。

包公严肃地说:“若是亲戚,你辈份高,他辈份低,你大他小,纵然是打伤致死,也不过是误杀子孙,不致于抵命。既然没有任何亲戚关系,根据法律规定,杀人要偿命的。”

包公说到这儿,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衙役们,把杀人犯杨氏押入死牢,待秋审后处决!”

两边的衙役们答应一声就要动手。杨氏早已吓得面如土色,站立不稳,扑通一审跪倒在地,连声喊叫:“包大人饶命,他的确是小人的侄儿。”包公问他:“你说他是你侄儿,有什么凭证?”

杨氏从身边摸出合同文书,对包公说:“有合同为证。”说着递了上去。

包公对她说:“既然他是你的侄儿,我让人把他的尸体抬出来,你可要领回去埋葬好!”杨氏点头答应了。

包公命人带刘安庆。杨氏抬头一看,才知道自己中了包公的计策,禁不住满面羞惭,无言以对。

上一篇:包拯扮土地爷 下一篇:包拯智断牛舌案 声明:包拯惩恶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