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30 12:53:0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属于:东周春秋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其说首见于《左传》。
关于春秋五霸,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霸”的含义
“霸”,意为霸主,即是诸侯之领袖,在这个意义上,与代表长者的“伯”实同一词,并无现代的“蛮横无理”的含义。
“霸”的职责
尊王攘夷 禁抑篡弑 制裁兼并
五霸所指
五霸究竟指哪五位国君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目前史学界尚无任何定论,从古至今,关于“五霸”至少出现过六种说法。但是大部分中学课本通常都是用《史记》或《荀子》的版本。
齐桓公与管仲(拓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另有学者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个虚数,指诸多位君主,并非实指五位国君。
《白虎通义》中记载两种说法,以夏代昆吾氏,商代大彭氏、豕韦氏与东周齐桓公、晋文公为五霸。另一种说法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吴王阖闾。
-
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chóng)耳,晋献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阅读]
-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部分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阅读]
-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一作荆庄王,是东周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名列春秋五霸。[阅读]
-
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阅读]
-
- 汉代名将霍去病死亡真相:并非瘟疫是自杀?
-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薨逝,时年23岁。关于他的死因,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