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动机

一种以符合他人要求或团体规定为目标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儿童的学习和其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听从父母和教师的吩咐或遵守班组等的规定。

当儿童进行社会交往时,遵从需要的产生与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幼儿在家庭中为了得到父母或家人的爱抚、支持、保护与奖励,就遵从成人的要求。这样,不仅使他们获得种种优待与需要的满足,而且也学到并接受了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规范。在童年期,儿童为了欢快地参加集体活动会更多地接受与遵从共同都必须遵守的游戏或学习准则;听从同伴们的意见。青少年期学生在同辈集体中表现出的遵从更为明显。他们为了取得集体成员的资格或地位,大多数人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集体中愿做一个追随者,能服从集体的意志与决定,使自己的认知与行为跟集体保持一致。

具有强烈遵从动机的人喜欢结识他们所钦慕的集体或个人,乐于接受、遵从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学习其行为模式。对于他们所乐于遵从的集体或个人的劝告、支持、批评、安慰和引导等都感到鼓舞和愉快。

遵从动机有个别差异。不同的文化教养、思想意识、心理因素,甚至性别与健康水平等,都对人的遵从动机产生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都会影响子女和学生的遵从动机。教育者应引导他们学习良好的榜样,掌握正确观点与行为规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注意防止与克服他们可能出现的盲从现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