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柑橘的细菌性病害,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迄今为止,有5个菌株可引起溃疡病,但为害最重、分布最广的是A菌株,即亚洲菌株(我国目前仅受此菌株为害)。
症状
叶片上先出现针头大小的浓黄色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两面隆起,呈海绵状,顶部稍有褶皱。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的火山口状。病斑多为近圆形,直径3~5毫米,周围有个暗褐色油腻状外圈。果实和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火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前期发生的病斑隆起多,后期发生的较扁平。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细菌,称[Xanthomonas citri(Hasse)Dowson]。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高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助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的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为3~10天。不同柑橘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其中甜橙类严重感病,酸橙、柚、枳和枳橙次之,宽皮柑橘类较耐病,而金柑则抗病。刚抽发的嫩梢叶和刚形成的幼果,其气孔还未形成,病菌不能入侵。嫩叶在萌发后20~55天,幼果在落花后35~80天,其气孔形成多且处于开放阶段,病菌易侵入而大量发病。此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是其流行的必要条件。暴风雨和台风给寄主造成大量伤口,更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
防治方法
①严格执行检疫措施。设立无病优质母本园,培育和供应无病苗木及无病接穗。②营造防风林。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③剪除发病枝叶和果实,并集中烧毁。④喷药保护嫩梢和幼果。苗木和未结果的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在春、夏、秋梢萌发后20~30天各喷药1~2次。结果树以保果为主,在花谢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1次。梢果幼嫩期出现台风时,台风过后应立即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硫酸铜0.5~0.8千克,石灰1~1.6千克,水100千克),或铜皂液(硫酸铜0.25千克,松脂合剂1千克,水100千克),或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型800倍液,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病初期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黄色油渍状圆斑
叶片正反两面隆起
叶片病斑周围的黄色晕环
染病叶片木栓化,呈灰白色的火山口状
溃疡病为害新枝
病果上形成的“火山口”
严重发病的脐橙病果
脐橙病果
柚病果
文旦病果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