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
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以后,犹太人和基督教徒之间进行宗教争论的一种形式。
犹太人和基督教徒之间的辩论会在古希腊罗马晚期和中世纪早期偶然发生。例如,在巴尔·科赫巴起义时犹太人特利封和基督教徒尤斯廷·穆切尼克之间举行过辩论会。又如,581年根据国王赫尔彼利克的倡议并在他的参与下,格里戈利·土尔斯基主教和犹太商人普利斯克进行了辩论。约在1091年,威斯特敏斯特首席神甫吉尔伯特·克利斯平和美茵茨的某个犹太学者也进行过辩论。到了13世纪,随着多明我会僧团的产生和经院哲学的发展,辩论会本身成为学术探索的一种主要方法,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辩论会变成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宗教论战的主要形式。在中世纪神学世界观范围内,辩论会中的胜利者,就象一般竞赛中的胜利者一样,不能属于立场明显不对的一方。在辩论会中,基督教徒力图公开显示犹太教在基督教绝对真理面前是站不住脚的。而犹太人则希望辩论会至少能够促使基督教神学友善地对待犹太人,并付诸实现。
13世纪,在犹太人和犹太教改宗者之间举行了一系列辩论会,辩论会在隆重的气氛中举行,有基督教会的头面人物和名流参加。第一次这样的辩论会于1240年在巴黎举行,辩论双方为改宗者尼古拉·多宁和犹太人约瑟夫·帕利日斯基,辩论题目是《塔木德》。基督教一方把这场辩论会变成对犹太人的宗教迷误的审理,辩论会以焚烧《塔木德》而告终。1263年在巴塞罗那王宫和国王阿拉贡的胡安一世的参与下举行了辩论会,改宗者保罗·克里斯蒂阿尼代表基督教一方,拉比摩西·纳赫曼代表犹太教一方。辩论的中心是救世主问题:救世主是神的本质还是人的本质的存在,他是已经出现过抑或根本没有。摩西·纳赫曼获准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宣称,耶稣不可能是救世主,因为在耶稣出现以后,战争继续使世界四分五裂。而根据《圣经》预言,救世主临世应该使战争消弭。对于这个传统的犹太论据,纳赫曼在同基督教徒的争论中又补充道:战争不仅没有停止,而相反,它成为基督教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纳赫曼直接面向国王宣告,基督教及其学说是同理性和物的本性相矛盾的。基督教的上帝——造物主原来是一个犹太女子腹中的胎儿,他诞生了,成长了,被敌人抓住,被判处死刑并被处死。而《圣经》预言家们从来没有说过与此相类似的话。根据基督教会的意愿,辩论会在第四天结束。宗教裁判所要求纳赫曼提交阐述他的论点的书面材料。
这些场景壮观的辩论会中的最后一次,于1413—1414年在托尔托斯举行。改宗者德·圣菲率领基督教一方,他在改宗前是一位出色的犹太辩论家。尽管1391年西班牙发生反犹事件后条件对犹太人不利,但是,参加这次辩论会的犹太人仍然以极大的勇气捍卫了自己的观点,他们中有约瑟夫·阿尔博,他对这次辩论作了总结。
后来,随着辩论会丧失了作为开展学术争论的基本方法的作用,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宗教辩论会就成为一种浅尝辄止的现象。15世纪在德国偶尔举行这种辩论会,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中有时也举行过。双方在平等的条件下举行的第一次辩论会是奥罗比奥·德·卡斯特罗(1620—1687)和腓力普·凡·利姆博尔赫1686年在尼德兰的辩论。1757年在卡明涅茨、1759年在里沃夫,由地方教会和行家召集,雅阿科夫·弗朗克的支持者们同犹太社区最著名的一些拉比进行了辩论。在卡明涅茨,被神甫强令参加辩论会的拉比,驳斥了弗朗克的支持者们的这样一种观点:《塔木德》含有侮辱基督教信仰的内容。神甫宣布弗朗克的支持者们为辩论会的胜利者,对犹太社区处以罚款,判决《塔木德》予以焚烧。在里沃夫的辩论中,弗朗克的支持者们断言,《塔木德》允许犹太人杀害基督教徒,为了真正地理解上帝,应该接受天主教。由于巧妙的辩护,里沃夫拉比哈伊姆·柯亨·拉波波尔特(1700—1771)成功地证明了血祭诽谤是没有根据的。不过,在其他问题上弗朗克的支持者们被辩论会的天主教裁判们认为是胜利者。
1933年卡尔·路德维希·施密特和马丁·布伯之间进行的辩论,在辩论会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布伯用普泛的人道主义反对纳粹反犹主义,把辩论会从争论变成公开的对话。
-
-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