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赐乐业教
中国古代犹太人所信仰的宗教,也即中国化了的犹太教。一赐乐业是希伯来文yisrāēl的音译。又因中国犹太人吃牛羊肉以前,必须根据规定的礼仪由宰挑满喇挑去腿筋,当地人民也称其为“挑筋教”。该教不向其他民族宣教,一般也不吸收其他民族入教(对收养的其他民族的子女,须补入教手续,如男子补行割礼等),所以一赐乐业教教徒(他们自称“教众”)实际是指全体中国犹太人。教众信仰雅赫维为“至尊无对”的最高神,并借用中国儒经上的词汇,称为真天、皇天、昊天或简称天、帝、主。教众相信真天创造世界万物,并主宰世界万事万物的运行与变化;教众的荣辱祸福与自己的善恶言行互为因果,并由真天所判定;美德善行,蒙真天赐福;邪念恶行,受真天惩罚;在一万年以后,救主弥赛亚将降临世界,拯救自己并全人类。他们尊崇的经典为《道经》,取“经以载道”之义。又因《道经》系受真天启示而由“圣祖”摩西所撰述,故也称《摩西五经》。另有《方经》和《散经》。系教规、教仪和修经遗下的散篇零页。其基本的教旨、教规和教仪是:“以善为师,以恶为戒”;男子生后8日受割礼;每日早、午、晚3次礼拜,一月4次举斋(守安息日),四季7次守戒(过宗教节日),春秋祭天,冬夏祀祖;忌食猪肉等不洁之物;为保持本民族的血统纯洁和坚守“祖风”,不与其他民族通婚等。明朝中期(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开封犹太人进行了一次平静而意义深刻的宗教改革。强调“尊天敬祖”、“忠君报国”,实践“三纲五常”,讲究“论理道德”,从而推动了一赐乐业教的儒化—中国化的历程。随着民族自然融合的深化,一赐乐业教清真寺于清咸丰四年(1854)毁废,宗教活动也自行息止。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