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哪里人?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19 15:56:0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近几年,以花木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频频出现于屏幕。花木兰(有学者考证,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12年,在从军12年后返乡,因不愿做魏主之妃,自杀。)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作为一女子,木兰扮男代父从军、不受朝禄、尽忠尽孝、持勇守节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古,有口皆碑。《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只因木兰名不见正史,只有《木兰辞》这一民歌留传以及地方志记载,所以一些人认为历史上没有木兰其人。
神州大地有关木兰的身世、故里、生卒年代等,多少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团。人们长期争执不休,各陈己见。迄今仍至少有四个地方把木兰说成是自己家乡的英雄,且各有方志记载、遗迹所存。
说法一:木兰故里在黄陂。有学者通过钩沉史迹与实地探查后,更倾向于“武汉黄陂说”:木兰本姓朱,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甚至有人明确提出,木兰出生于武汉黄陂木兰山北麓之古双龙镇(今姚集大城潭村)。若以此推断,至迟在南北朝时,就已认定黄陂北部是木兰将军故里了。古籍中的《木兰奇女传》云:“木兰,姓朱,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今黄陂)双龙镇人。”而在木兰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将军坟,并发现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凡此都证明黄陂为木兰故里。首先收入《木兰歌》(即《木兰辞》),意即表明木兰辞所叙述的木兰故事发生在黄州之黄陂。《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体例严谨,汇罗资料精当,其对黄陂木兰史事言之凿凿,诚木兰故里在黄陂之有力证明。
说法二:木兰是延安人。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 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
该园雕梁画栋,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 “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如果说北魏人跟木兰辞中的“可汗大点兵”有一定关系,那么花木兰有可能是少数民族,也可能是被族统治的汉人。如果是北魏的话,那么她的对手是柔然,而不是匈奴或者突厥。延安说既没有实物证据也没有文献证据,主要依据是80年代后的舒同书法,可信度几乎等于零。
说法三:安徽亳州。至今墓冢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怎么解释亳州花木兰本姓魏,却叫花木兰呢?花木兰家住毫州市东南五里的魏园村,她自幼聪明美丽,人们称之为花姑、花木兰。其父是个猎户,花木兰自小就跟随其父习枪舞棒,骑马射箭,练就一身好武艺。因为漂亮就被称为花姑、花木兰,有点类似绰号,这个解释有点勉强,不过可以接受。力挺亳州说的李绍义在《亳州报》发表了三篇文章,考证有较强的说服力。
说法四:花木兰是河南虞城人。花木兰:隋代人,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此外,关于木兰姓氏,也有姓朱、姓木、姓花、姓魏等之争。但为何木兰姓花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呢?有一种可能是“花木兰”是“花孤”“花姑”之俗称转传或误传而来。其实,关于木兰其人、故里、生卒年代等之争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这与隆中南阳卧龙之争、九宫山石门闯王之争一样,损毁不了诸葛亮、李自成的智慧英雄形象,且更有利于我们开发利用木兰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倒是大有文章可作。
-
- 孔子与孔融什么关系?孔融一生仕途
-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融是东汉文学家,鲁国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孔融是东汉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
- 邹忌为何能成功污蔑田忌谋反呢?
- 田氏齐国的第一任国君齐威王,在即位之后,文臣任用邹忌,武将任用田忌,一方面在国内进行改革,采纳百官建议,另一方面加强武备,多次击败敌国
-
- 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 周显王28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国国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