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神童:杜甫7岁属辞 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28 10:40:5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唐朝真是出了好多神童啊 先是杜甫7岁属辞,接着是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那么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下面汉文化百科带大家了解一下:
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有“幼慧”一条。所谓“幼慧”,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神童了。在这个条目下,胡侍收录了不少唐代的神童们。抄录于下:
唐世幼慧者最多,权德舆四岁能赋诗,萧颖士四岁能属文,七岁诵数经,十岁以文章知名。令狐楚五岁能词章。杜甫七岁属辞。李百药、徐彦伯、张九龄、裴敬彝,皆七岁能文。韦温七岁、日诵数千言,十一岁举两经及第。孔颖达八岁,记诵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刘晏八岁,献东封书,拜秘书省正字。王勃九岁作《汉书指瑕》,十三作《滕王阁序》。张童子九岁明二经,与韩愈同举礼部,拜卫兵曹。李泌九岁赋方圆动静。李白十岁观百家,十三能文史。郗士美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柳公权十二工辞赋。元稹十五擢明经。常敬忠十五七,过诵万言。如意中七岁女子,赋《别兄诗》。
这群人中间,有我们熟悉的诗中李杜,有孔夫子的三十二代孙、名学者孔颖达,也有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柳公权。通过阅读这份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想要在唐代贴上“神童”这个标签,有几个门槛是必须要跨过的:首先,便是要小小年纪就会赋诗写文章,这基本上是条硬性规定。我们可以发现上述诸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天才小作家,处女作的亮相一个比一个早。最早的要属权德舆与萧颖士,初露才情时才四岁。其次,大都要擅长记诵,脑袋里要装满锦词妙句。这个要求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像如今我们碰见邻家小孩会流利地背上十几首唐诗,便赞不绝口,直夸聪明。殊不知,唐代这群神童们有的竟然日诵万言,更有甚者如郗士美,竟然连《史》《汉》都能成诵。这要放在今天,早都被媒体逮住炒成热门头条了。最后,得要早早参加科举,得一个功名,也就是得有个公务员身份,而且是得名越早越出名,如八岁就拜秘书省正字的刘晏,九岁就因明二经而与韩愈同举礼部的张童子。要知道,这一年韩愈已经二十五岁了。另外,名单中竟然还有位七岁就能赋诗的小才女,大唐才兴可见一斑啊!
然而,成为小神童只能算是迈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台阶,并不能确保以后的人生便会平步青云。因为,如今我们所知道的唐代杰出人物,大多数都不在神童之列。譬如“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二十五岁才考中进士,而张童子九岁就中科举,与昌黎同年。可是,韩愈后来成为唐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一等一的风云人物,而张童子反倒是寂寂无名。
当然,小小年纪多读点书,于个人成长来说毕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胡侍在罗列完这份名单后,不由得感慨和寄望道:“今之豚犬,但解觅梨栗耳,述之以勉儿辈!”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