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
【生卒】:1858—1919
【介绍】:
德国国际法学家。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曾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讲授法学,1895年移居英国,从事国际法研究,先后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讲授国际法。主要著作有《国际法》(1905-1906年初版),《国际法的前途》(1911年)、《陆地战争》(1912年,与艾德国门合作)、《国际法与外交》(1917)、《国际联盟及其问题》(1917年)等。《国际法》是奥本海的成名之作,该书的出版奠定了他在西方国际法学界的重要地位。该书论述范围原仅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后其他国际法学家加以增补。该书从法律实证主义出发,认为国际法由国际惯例和条约构成,否认自然法观念,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体系;个人是国际法的客体而非主体;在国际法范围内坚持国际主权学说。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项羽“英才”不足,失范增
- 刘劭强调了“英”的素质之重要,认为智慧聪明是为人处世的关键,所谓“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
-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
-
- 范雎的反间计
-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