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A.
【介绍】:
西罗马帝国末期的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学的代表,被教会封为圣师。奥古斯丁的主要著作有《忏悔录》、《上帝之城》(又译《神国论》或《天城论》)和《基督教国》,另外还留有三篇论文,218封书信和500多篇讲道稿。他的《上帝之城》一书,曾被奉为基督教神学的经典,该书对于当时和后世都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公元5世纪的百科全书,又称为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奥古斯丁用上帝是万物源泉和归宿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观点论证基督教教义,提出理性必须服从信仰,哲学必须服从神学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他的全部神学政治思想。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创造一切,上帝的本意是将人类安排在天堂享受永生的幸福,让所有人一律平等,然而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违背了神意,使整个人类都犯有原罪,因此,人类必然受到奴役和惩罚。奴隶制及世俗国家的存在正是上帝对堕落了的人类的惩罚,是原罪的产物。但是,上帝又挑选出他的一部分信徒,决定拯救他们。因此出现了上帝之国(神国)和地上之国(俗国)的分别。前者由上帝的选民组成,他们热爱上帝、轻视自身;后者由上帝的弃民组成,他们轻视上帝,热爱自身;前者领先的是上帝的权威,管理精神生活,后者领先的是人的力量,只能管理肉欲的生活;前者是光明的、永恒的和正义的,后者是黑暗的、短暂的和邪恶的。基督教会代表神国,异教的国家代表俗国。在现实社会中,两种国家混淆在一起。只要俗国遵从神意,人们就服从它,基督教徒也不例外。但到末日审判时,神国的成员将享受永恒的幸福,俗国的成员必遭永世的苦难。奥古斯丁认为,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和人为法。永恒法是真理,是神意的体现,永远公正并且体现正义。法律的任务在于维护和平,法律的目的是爱。尘世中的法律是政治社会中的某些规定,是对缺乏理性的人的约束。奥古斯丁的神学政治法律思想在中世纪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他的“双国论”成为政、教之争中双方的理论依据。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奥古斯丁又陷入了二元论的罗网,也就是说,对于理想与现实,善与恶的矛盾是无能为力的。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