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议
中国古代规定八种人的犯罪须经特别审议并享受减免刑罚的特权的办法。源自周之“八辟”。《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法。”这八辟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秦自商鞅变法后废止。汉初承秦制,八议未入于律,史籍有议亲、议贤、议贵三者,至汉末已盛行八议说。三国魏新律始将“八议”载入律文。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及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律文均有记载。唐律八议的内容是:(1)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及皇后小功以上亲。(2)议故。皇帝故旧,谓宿得待见,特蒙接遇历久者,即长期侍奉皇帝并蒙受恩庞的近臣。(3)议贤。谓贤人君子,言行可为法则者。(4)议能。谓有大才艺,能整军旅、莅政事,辅弼皇室,师范人伦者。(5)议功。有大功勋,能斩将骞旗,摧锋万里,率众归化,宁济一时,匡救艰难,铭功太常者。(6)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7)议勤。有大勤劳,如大将吏恪居官次,夙夜在公,远使绝域,经涉险难者。(8)议宾。谓承先朝之后为国宾者。上述八种身份的人犯死罪,除犯十恶者外,在处刑时主管法官不能擅自处断,必须将其所犯罪状及应议的情况,先奏请议,然后将议定内容奏皇帝裁可;犯流罪以下,该管审判官吏可以径行减等处断。明清对八议的使用比较谨慎。明律虽载八议之条,但戒治狱官勿引用。《大清会典》载,八议之条,非理而害法,不可为训。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