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居制
又称为“分居制”。是外国立法中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指由当事人申请,经法院裁决,从而解除夫妻同居义务,但保留其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别居制度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教会法禁止离婚主义的产物。基督教诞生后,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关于婚姻,基督教主张“婚姻不解除主义”,如夫妻关系恶劣至不堪共同生活,只能采取别居的方法而不能离婚。近现代,仍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别居制度,但其法律内涵与中世纪传统别居制度已有所不同。教会法的别居制度,无论配偶双方暂时别居或永久别居,都不能离婚;而有关资本主义国家的别居制度,是作为离婚前的一个考验期,主要表现为别居后如夫妻双方的关系仍没有根本改善,可以离婚。就程序而言,别居制度分为司法别居和协议别居。司法别居是经当事人一方的申请,由法院判决而形成的别居。司法别居在有的国家是惟一的别居形式,如意大利等。协议别居是由双方通过订立正式别居契约而形成的别居,英美等国承认协议别居,协议不成时须经法院判决。就种类而言,别居可分为永久别居和暂时别居。当代多数实行别居制度的国家采暂时别居,且别居期限通常限制在1至3年之间。当代社会,继续奉行禁止离婚主义的国家已经很少,但仍有一些国家,如法国、瑞士、意大利等,依然实行别居制度。中国自古至今并无别居制度的立法,当代法律更是全面确立了离婚自由的原则,未设立别居制度。至于夫妻分居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当然存在,考虑到基于主观原因的夫妻分居确实反映了夫妻感情的消极状况,故2001年修改后的中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陈平用计阴损:救刘邦用2000良家妇女抵挡楚军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开山之作。他在《史记》中写活了许多历史人物,其卷六《陈丞相世家》中精心刻画的陈平的形象便是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