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查证制度
一种证据规则。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对自己的主张举证的,应向法院申请查证;经法院审批后,当事人对申请查证范围内的举证责任即可免除。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举证而申请法院收集证据,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一是负有举证责任一方当事人明确提出申请,要求法院查证;二是所要收集的证据与本案争议事实相关,且是定案所必需的证据;三是当事人因无法克服的客观原因而难以自行收集证据。当事人申请法院查证制度是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项救济,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诉讼中法院调取证据的公正性。诉讼中,对于需要进行审计、鉴定才能确认事实案件,当事人应向法院提出鉴定或审计的申请。对当事人不申请的,或合议庭告知需要鉴定或审计但当事人拒绝预付鉴定费或审计费,且不能对需鉴定或审计的事实举证证明的,使其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