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目的
指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某种非法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目的是直接故意犯罪的固有特征,凡是直接故意犯罪均表现为行为人基于特定的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刑法在一般情况下未将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加以规定,但有时立法者为了限制刑法规范的适用范围,就特别指明构成犯罪必须具有某种犯罪目的,将犯罪目的作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这时犯罪目的就成为构成该罪的必要条件。如《刑法》规定的赌博罪,强调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构成犯罪,以区别于一般消遣、娱乐性赌博行为。一般认为,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目的,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可能具有追求另一犯罪的目的或非犯罪目的,但不是该间接故意犯罪本身所追求的犯罪目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