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宪法
又称“硬性宪法”、“固定宪法”,“柔性宪法”的对称。英国法学家詹姆斯·布赖斯于1901年提出的。是以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机关和程序是否同于一般法律为标准对宪法所作的形式分类。凡由专门机关按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宪法即为刚性宪法。刚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是特别选出的专门机关,如美国早期一些州宪法的制定或修改即属这种情况。(2)普通立法机关为制定和修改宪法机关,但在制定或修改的程序上与一般立法程序不同。如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3)不仅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且制定或修改的程序也不同于普通立法程序,美国一些州宪法属于此例。刚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通常要成立制宪会议和修宪会议,修宪创议权属于特定的机关或人员;通过的法定人数都在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多数,有的还要交付公民复决或联邦成员国批准;有的还对修改的内容和时间作了限制等等。刚性宪法的优点在于修改不容易,有利于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尊严。缺点是修改困难,缺少弹性和适应性,不能及时应付紧急情势。成文宪法一般都属刚性宪法。美国宪法是典型的刚性宪法。当代除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的宪法是刚性宪法,但为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刚性宪法有的简化了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有的规定主要条款是刚性,而另一些条款是柔性,其刚性的强度也在相对趋于减弱。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史上最有才华的情书 看看古人是怎么表达爱意的!
-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在中国史上是一个传奇,相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结婚后,两人到了临邛,开了个小酒店来维持生活。后来卓王孙不忍女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